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九十九湾横贯南北、蜿蜒曲折,它所形成的细密水网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滋养着这座闽南城市。
每天早上8点,漳州市龙文区河道专管员郭志能身穿红色工作服准时抵达岸边,打开“河掌云”App,上传打卡照片和定位后,开始一天的巡河工作。坚持至少“一天一巡”是漳州1158名河道专管员的日常。
对于像郭志能一样世代生活在漳州的老百姓来说,九十九湾从千百年前就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01年,考古人员在漳州市朝阳镇樟山发现了商周文化遗址。这是福建南部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先秦时期的重要遗址,证明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文明的痕迹,也打破了漳州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的说法。
而距离遗址仅800米之外,就是九十九湾。
九十九湾的下游流经一个古厝林立的村子,叫湘桥村。清乾隆年间,村里为方便学童到对岸的学堂上学,建起了一座桥,唤作湘桥。此后,湘桥便成了村庄的名字。
“日现不蔽前山色,夜来常闻潮水声。”在湘桥古厝群中,“潮音室”门口的对联诉说着百年前九十九湾畔莘莘学子读书时的光景。
“这里船很多,以前出去都要坐船”,75岁的湘桥村村民黄行湘说。黄氏一门重视读书,祖辈都在九十九湾旁读书,再从九十九湾泛舟而出,踏上仕途。九十九湾托起了数百年间学子们走出漳州的求学、入仕之路,也滋养着湘桥“筑精舍 正礼乐”的文化内涵,“他们都是喝这儿的水长大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九十九湾一度河道淤积、水体污染严重。
直到2012年,枕水而生的漳州人民开启了河湖整治的长路,奏响清淤、截污、拆建、管护的“四重曲”,九十九湾才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碧波荡漾。
漳州市龙文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薛晓东介绍,“现在进入了河长制的3.0版本,实施河湖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借鉴小区物业管理的理念,对河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开展河湖物业化管护。”通过建立“天上无人机巡航、岸上人工巡河、网上一体化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不仅前端有河道专管员“在线”,后端“无人机河长”“最强大脑——数字系统”也时刻在岗完成工作,共同守护着河流的良好生态。
如今,漳州的大小河湖,不时可见鱼翔浅底、白鹭蹁跹,人们或欢笑嬉戏、或品茗论道、或休闲漫步,一湾碧水绕城淌,湾湾挹翠福满城。“水清了,空气好了,环境也变好了!”今年62岁的黄信和说。
“河流整治后,龙文区人口从15万增加到30万,翻了一番。”薛晓东介绍道。
现在,九十九湾如同蜿蜒的绸带,穿过漳州主城区,串起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在这个拥有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留下“五湖四海”的蜿蜒景象,成为幸福河湖建设的样板之一。
福建师范大学 林欣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