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脱靶?”云岭高原上的武警云南总队昆明支队某训练基地内,特战队员们顶着风沙尘土正在进行500米精度狙击考核。几轮响枪过后,多名队员出现了脱靶。
“强风从右侧吹来,注意修正风偏。”狙击步枪教员、四级军士长蔡成龙接过枪,卧姿、据枪、瞄准,“300米距离上弹着点移动量为6厘米,大约是食指的长度,瞄准镜方向转螺每转动1格为0.2密位,瞄准镜需转动大约8格。”
现场官兵半信半疑。只听“砰”的一声枪响,蔡成龙扣动扳机,子弹准确命中靶心,所有人不禁暗暗佩服:“标兵教官真是名不虚传。”
“当时风刮得呼呼响,只能简短地用手势和口令指导。”武警云南总队昆明支队教导队区队长兼教员蔡成龙解释说,“修正的量,不是靠猜也不是蒙,靠的是10多年来练就的感觉,就是一种‘枪感’。”
而在3年前,蔡成龙还是军事训练教学法的“门外汉”。2017年年初,总队组织教学法集训,多次在总队、支队军事比武中摘金夺银的蔡成龙立即报了名。
到了集训队,蔡成龙才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以前只管自己练,现在不仅要让受训人员知道‘怎么做’,还得让受训人员明白‘为什么’,练得好不等于教得好。”
蔡成龙扑下身子潜心钻研教学技能和组训方法,白天他泡在训练场上,向教员、老班长请教,对着镜子练习教案;晚上用来整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画出各个课目的训练结构图,撰写出10万余字的教学笔记。每次有试教任务,他总是主动请缨。
“每次准备试教作业都要花几天时间,一遍遍改教案、一个个试方法,不断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蔡成龙回忆起集训的经历感慨万千,经历“多上场,多让同行给自己授课‘找茬儿’”,他感受到了“拔节”式的成长。
那一年,蔡成龙经历的一场抓捕行动让他对军事训练教学法的本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当时,一名犯罪嫌疑人挟持两名人质与处置民警僵持在公交车内,人质生命危在旦夕。
下午4点左右,正在训练的蔡成龙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指挥官要求从侧窗投掷催泪弹,再由特战队员索降突入,实施抓捕。
“当时我心里也有些紧张,开进途中还在想现场环境是怎样的,投掷催泪弹以后如何应对。”一到现场,特战队员发现公交车车窗只有10厘米空隙,而四周全是游客行人。从窗户中投入催泪弹,难度不小。
“千万不能慌。”蔡成龙做了一个深呼吸,取弹、拉环、投弹……巨大的声响震惊了犯罪嫌疑人,说时迟那时快,特战队员迅速“从天而降”,人质顺利被解救。
“如果犯罪嫌疑人紧闭窗口,陷入绝境的可能就是我们。”从激烈战斗现场走下来的蔡成龙陷入了沉思,“平时训练投掷实弹都有明确投掷区域,周围又没有障碍物,远达不到实战标准。”
总结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蔡成龙又投入防暴弹精准投掷技术的钻研。他把投掷动作分解成撤步引弹、蹬地送髋、转体挺胸、挥臂扣腕,反复揣摩每个动作要领。同时,在运动的大巴车上安装防爆玻璃,一遍一遍训练,每天投掷摸拟弹300多组,时间长了右手的虎口和掌心都磨出了老茧。
“投掷的时间太重要了,投得太早达不到作战意图,必须指哪、打哪、炸哪,时间不差一秒。”蔡成龙区别群体性事件、城市反恐作战、山地反恐战等情况,从体能、速度、姿势角度进行反复比对,计算每类弹种的爆炸延期与投掷距离。
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在2018年武警云南总队“四会”教学法比武中,蔡成龙凭借防暴弹投掷“五要素”的创新训法,在总队“武教头”比武中获得个人第一名。2019年,参加武警部队教练员比武,他走上比武场,教学行云流水、收放自如,评委给出了“教学贴近实战、训法贴近实际、战法敢于创新”的高度评价。最终以94分的高分获得专业第一名,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标兵教练员”。
“教学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这几年,蔡成龙先后参加了处置“3·01”暴恐事件、“5·14”昆明公交车劫持人质事件等10多次战斗,每次完成任务,他都注意总结战斗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拉近教学与实战的距离。
在一次擒敌课目集训中,担任教员的蔡成龙把学员带到了丛林狙击训练场,正当学员们不知所以时,突然,五六米外猛地窜出两名“嫌疑人”,挥舞着“菜刀”砍过来。
“对方有凶器,迅速制服!”大家面面相觑时,蔡成龙果断下命令。经过几分钟实打实的“搏斗”,“嫌疑人”被成功制服,在场的学员却累得瘫坐在地,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负了伤”。
“敌人的攻击是随意的,是没有固定顺序的。要形成真实的擒敌能力,必须熟练自如地运用各种摔擒技术去进行攻防!”蔡成龙有意识地在擒敌教学中加入危险因素,在哨兵反袭击训练中,把橡胶刀改为真正的刀具进行,选择室内、室外、车站,模仿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场景,融入职业搏击、综合格斗的关节技术和锁控技法,采取动中攻防对抗、条件变化对抗、模拟实战对抗等组训方法,使训练内容更逼近实战要求。
经过蔡成龙手上训出来的学员,个个都说:“跟蔡教员训练,真的像打仗!”
中国青年报军事部投稿邮箱:
吴绍健 马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