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庐山牯岭美国学校中国语言文化研修班正式开班,近百名美国青少年将在这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两个月。时隔60多年,牯岭美国学校再度恢复办学,它续接的是一段历史。
庐山从1896年正式开发建筑别墅群,自此,定居庐山(山上俗称“牯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1906年,庐山创办了牯岭英美学校,1916年又单独创办了牯岭美国学校。当时,牯岭美国学校设备之完善、管理之严格、教学水平之高,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很有声誉,《庐山续志稿》赞之“实为外人在华中一带之重要学府”。牯岭美国学校共招收过美国及其他国家学生3000余人,1951年停办。
1930年春,厦门同文大学校长罗伊先生应聘来牯岭美国学校任校长,他是任期最长的校长。1938年,侵华日军围攻庐山,大批外侨撤离,罗伊毅然率家人留山护校。罗伊还送儿子吉米参加美国援华空军,1945年7月,吉米在与日机激战中不幸牺牲。
1990年6月14日上午,庐山中九路404号楼房前停下几辆大客车,100多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欢呼着走下车门,聚集在楼房前又叫又跳,手舞足蹈。然后,他们又一起放声高歌《牯岭美国学校校歌》:“在那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有一个美丽的庐山,那里有我们可爱的家,还有我们可爱的学堂……”这些老人都是美国“中国牯岭美国学堂协会”的成员。让老人们惊奇和感动的是,“红色中国”竟然把他们的学校保护得这么完好。年逾八旬的谢勒茨特意走进二楼的一个大房间,看到一切仍与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老人不禁热泪盈眶。76岁的安娜在她当年曾住过的低矮阁楼中来回走动,回忆起当年在这里玩耍时的情景,忽然捂着脸孩子般地笑了。
1947年,毕业于牯岭美国学校的约翰·埃斯佩出版了专门讲述该校的书《来自校园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在庐山生活很长时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特意写信祝贺,信中披露:“我也在牯岭美国学校读书一年,印象颇深。”
1994年7月,罗伊94岁的夫人坐在轮椅上,由孩子们抬着重返庐山,实现了“一定要再回一次庐山”的心愿。她要在庐山回忆一生中最美好的那段时光,她要在庐山旧居内与儿子吉米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2008年6月26日,罗伊最小的女儿艾尔莎带领全家4代17名成员来到庐山寻根。在庐山欢度80岁生日的艾尔莎,曾任美国商务部助理秘书,她希望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庐山,以后要不断来中国、来庐山,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自1990年之后,美国“中国牯岭美国学堂协会”不断组织校友及后代前来庐山寻根访旧。协会负责人与庐山管理者商谈,希望重新恢复牯岭美国学校,每年夏季组织美国青少年前来庐山学习、度夏令营。协会亦欢迎庐山及江西的青少年去美国度夏令营。美方的建议受到庐山管理局的赞赏和支持。
时至2011年7月8日,庐山牯岭美国学校中国语言文化研修班正式开班。几十年过去,牯岭美国学校以另一种形式在庐山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简介:贺伟,江西省庐山管理局作协主席,曾出版学术著作、诗集、纪实文学作品多部)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