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法治社会

示范村用沼气为何“气不顺”

徐永升 本报记者 李玉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1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两年前,敖汉旗新惠镇红娘沟村一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沼气建设示范村,来自内蒙古各盟市的检查团、参观团络绎不绝。然而如今,全村建成的190多个住宅沼气却相继停用,用沼气做饭的农户寥寥无几。一个个8立方米的闲置沼气大坑,像一串串深深的问号,散落在各家农户的庭院中。

    在赤峰市红山区桥北镇六大份村,农民周学武家的猪圈、沼气、厕所三位一体大棚已建成两年,可猪圈里却堆满了杂物,空空的沼气池里只有一些浅浅的积水。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孙玉军介绍,自2006年以来,村里在住宅和大棚里建了219座沼气池,能正常利用的不足20户。畜粪是生产沼气的原料,为了维持沼气能正常产气,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要养3到5口猪才能保证粪源的供应。“现在农民最多是养一口猪,做为年猪自食。”周学武说,“现在生猪价格忽高忽低,但玉米价格涨到一公斤两元,大多数农民都不愿养猪了。”使用过一年沼气的农民马桂林却把沼气管道全部拆除了。“家里养一口猪,粪供不上,就得到外边买牛粪。一个沼气罐装4方牛粪,连粪带运费就是260元!”随着买粪户的增多,牛粪的价格也一路走高,附近养牛场的牛粪由原来的每方35元涨到了65元。

    敖汉旗红娘沟村农民孙辉的家中,灶台上摆着两套灶具:一套是沼气灶,一套是煤气灶。这是全村坚持使用沼气时间最长的一家农户,由于出渣难等技术问题,他家在去年也不得不改用煤气灶了。

    “沼气既得吃得进,还得排得出,可人工出沼渣太费劲,机械出沼渣又没设备,出过几次料后就没耐心了。”孙辉一脸无奈。上一次出渣,他们夫妻俩用水桶整整出了两天,两米多深的沼气池,人根本受不了池子里的气味。“两个人到城里打两天工就能挣200元,能买两罐煤气,犯不上受这么大的累。”

    据红娘沟村村主任房永军介绍,自2006年起,全村分两批共建了194座沼气池,头两年使用效果非常好,可第三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由于村里还没有配备抽渣车,大部分沼气池只填了一次料就再也没有换料,现在全村的沼气池基本上都已停用。

    而在红山区六大份村,政府配备的抽渣车村里却一直没有利用起来。两年前,这台抽渣车刚投入使用不久,部分配件就坏了。由于缺乏维修资金,一台设备整整闲置了两年。

    据了解,目前,赤峰市已建成沼气服务站270多个,其中给部分服务站配备了新型出渣车50台。但这与全市10万多座沼气池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即使沼气服务站设施配齐了,人员工资、燃油费等运行费用依然无法解决,农户对接受有偿服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

    记者在赤峰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建成的10多万座沼气池中,沼气利用率仅为70%,有近3万多座沼气池闲置。赤峰市农牧业局一位沼气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应该专门拿出一些资金,做为沼气服务体系的运行经费,在确保提高沼气利用率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管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