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一代是怎样炼成的
在鸟巢,交出完美答卷
9月12日,鸟巢133看台,一位观众在观赛时呕吐了。志愿者迅速找到保洁员,但是不知何故,保洁员不愿打扫。来自河北省的大三学生王环马上找来工具,把观众的呕吐物清理干净。这一举动赢得了周围观众的热烈掌声,有人称赞道:“好样的!”
“在大家的赞赏中,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王环说。
其实,这批服务残奥会的青年“义工”都是人们通常所指的“80后”——平时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们,是曾被舆论斥为“没有理想、没有社会责任感、狂妄自大、自私自利、怕苦怕累”的一代,是让不少家庭花费最多心血又最为忧心的一代。
这一代也是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主力军。此次中国志愿者报名总人数突破56万,创历届奥运会之最,其中高校师生申请奥运会志愿者人数占报名总数的七成左右。
大三的陈红艳是更具叛逆性的“85后”,她的工作是在鸟巢检票。“MA检票口检票进场的观众一直很多,我们每两个人守一个口检票。一两个小时后,眼睛就发胀,喉咙开始嘶哑,手也麻了……”
按规定,志愿者是轮班休息的。“每次休息时,都有无所事事不知道干点什么好的感觉,心里空荡荡的。”陈红艳说,尽管很累,但她不愿意休息。
“我喜欢这个岗位,每天都可以遇到很多人,跟许多人打交道,解决不同的问题。虽然岗位平凡,但是听到一声谢谢或是被人拍拍肩膀以示鼓励时,我都会很高兴……”
陈红艳和王环都是河北省赴京服务残奥会的志愿者。在带队的共青团河北省委副书记梅世彤看来,由于残奥会服务的对象比较特殊,所以服务要求比奥运会更高、更严——既要求这些志愿者必须以更强的责任心投入服务,同时还要求服务方式必须灵活多样,满足所有个性化、人性化的要求。
这群年轻人交出了圆满的答卷。热情敬业、吃苦耐劳、不图名利……各方对中国志愿者的评价基本一致。有评论称,他们作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堪担重任——与此前外界对他们的一些描述有天壤之别。
鸟巢之外,他们在团队交流中成长
“砰”的一声,门被甩上了,陈红艳把自己关进房间。
这一幕在三年前基本上是常态。这个在残奥会赛场上细心、热情的姑娘,曾一度近乎自闭,生活全由家长打理,家里来个客人也不打招呼,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处。上大学后,她很少给家里打电话,“除非是没钱的时候”。
成长开始于大学校园。“好像也就是大二那年,有些事情忽然想明白了。”陈红艳说,“我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陈红艳每次放假回家,一定要做家务事,“能为父母分担一些就好”,在学校也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嘘寒问暖。“有一次,我听见妈妈在背后悄悄地和邻居说,孩子长大了。”
和陈红艳一样,这一辈的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成长。“这些天,我在同伴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陈红艳的同学郭建丽笑着说,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功课,更学会在尊重别人中获得尊重,她开始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
服务残奥会的实际工作让这些年轻人更快地成长起来。由于残奥会多场比赛不对号入座,赛场观众秩序不太严谨,因此孩子和老人走丢的现象很普遍,有时同一看台甚至有三个孩子同时走丢。这些突发情况,都被志愿者们“用特有的微笑服务圆满地解决了”。
据了解,通过民主选举、相互推荐的形式,志愿者队伍里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并安排专人负责在京期间的应急服务。由志愿者组成的安全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新闻宣传、活动策划等五个日常服务小组,在彼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交流,通过设计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集体联欢、志愿者共度中秋等,增强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促进团队个人更快进步。
郭建丽深深记得队友们总结的“三感”:感动——被运动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被观众关爱残疾人的热情所感动;感恩——看到残疾人对志愿者的感谢,体会到作为一个健全人更应该学会对社会、对环境、对他人感恩;感染——总是被乐观精神感染。
“这是一支无私奉献的团队,他们的精神状态、具体行动以及在赛场上提供服务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志愿精神。”梅世彤说,他作为一个领队,为此深感自豪。
鸟巢之后他们将继续践行志愿精神
队中的“大姐姐”王静是个“70后”,和“80后”朝夕相处的这些天,她“每天都能看见他们的成长,看他们为运动员的精神、观众的热情所打动,看着他们回来后,不停交流彼此的感受”。
王静认为,这是新时代赋予这一代青年的机会,残奥会对他们来说,是奉献,更是收获:欣赏别人和尊重别人是一种起码的美德,在尊重肯定别人的时候,也有被尊重、被欣赏的感觉。
“孩子们说的这些不仅是他们的收获,也是我们在他们身上学到的。”梅世彤说,这些年轻人共同的感悟是,志愿精神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说,从残奥会回去后,一定要把志愿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一起践行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