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家乡河”到“幸福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2月09日   03 版)

    扫一扫 看专题

编者按:

    河水潺潺,历史悠悠。当时间随着河流一路奔腾,淌过山川与田野,穿越乡村与城市,映照万物之色,见证时代变迁。人们从逐水而居到乘浪而行,河流生生不息,生活一日一新。

    在“青年眼中的家乡河·幸福河”活动的第二阶段,6支由大学生记者组成的“寻河小队”深入探访了位于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重庆市、四川省的6条河流,大学生记者“以水为笔”,让我们一览青年笔下的河流画卷。

——————————

    红砖古厝间 碧水福满城

    福建师范大学 林欣莹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九十九湾横贯南北、蜿蜒曲折,它所形成的细密水网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滋养着这座闽南城市。

    每天早上8点,漳州市龙文区河道专管员郭志能身穿红色工作服准时抵达岸边,打开“河掌云”App,上传打卡照片和定位后,开始一天的巡河工作。坚持至少“一天一巡”是漳州1158名河道专管员的日常。

    对于像郭志能一样世代生活在漳州的老百姓来说,九十九湾从千百年前就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01年,考古人员在漳州市朝阳镇樟山发现了商周文化遗址。这是福建南部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先秦时期的重要遗址,证明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文明的痕迹,也打破了漳州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的说法。

    而距离遗址仅800米之外,就是九十九湾。

    九十九湾的下游流经一个古厝林立的村子,叫湘桥村。清乾隆年间,村里为方便学童到对岸的学堂上学,建起了一座桥,唤作湘桥。此后,湘桥便成了村庄的名字。

    “日现不蔽前山色,夜来常闻潮水声。”在湘桥古厝群中,“潮音室”门口的对联诉说着百年前九十九湾畔莘莘学子读书时的光景。

    “这里船很多,以前出去都要坐船”,75岁的湘桥村村民黄行湘说。黄氏一门重视读书,祖辈都在九十九湾旁读书,再从九十九湾泛舟而出,踏上仕途。九十九湾托起了数百年间学子们走出漳州的求学、入仕之路,也滋养着湘桥“筑精舍 正礼乐”的文化内涵,“他们都是喝这儿的水长大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九十九湾一度河道淤积、水体污染严重。

    直到2012年,枕水而生的漳州人民开启了河湖整治的长路,奏响清淤、截污、拆建、管护的“四重曲”,九十九湾才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碧波荡漾。

    漳州市龙文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薛晓东介绍,“现在进入了河长制的3.0版本,实施河湖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借鉴小区物业管理的理念,对河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开展河湖物业化管护。”通过建立“天上无人机巡航、岸上人工巡河、网上一体化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不仅前端有河道专管员“在线”,后端“无人机河长”“最强大脑——数字系统”也时刻在岗完成工作,共同守护着河流的良好生态。

    如今,漳州的大小河湖,不时可见鱼翔浅底、白鹭蹁跹,人们或欢笑嬉戏、或品茗论道、或休闲漫步,一湾碧水绕城淌,湾湾挹翠福满城。“水清了,空气好了,环境也变好了!”今年62岁的黄信和说。

    “河流整治后,龙文区人口从15万增加到30万,翻了一番。”薛晓东介绍道。

    现在,九十九湾如同蜿蜒的绸带,穿过漳州主城区,串起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在这个拥有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留下“五湖四海”的蜿蜒景象,成为幸福河湖建设的样板之一。

    花溪润泽满城春 河畔福民展笑颜

    成都理工大学 吴映嬉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熊夕淋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吕榕榕

    两岸绿树成荫,溪滩芳草丰茂,河水清澈,潺潺流淌……漫步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天宫村段的花溪河畔,只见碧波荡漾,绿意盈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字标识矗立在河边,也留在了天宫村民的心中。

    “以前这条河又脏又臭,河面上经常漂浮着树干枝桠、白色垃圾。”天宫村的巡河志愿者尹正全说,“但现在,水清了,环境变好了,村民们都喜欢到河堤边散步,巴适得很!”

    2023年以来,天宫村积极推动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设立河长工作室,由村党总支部书记任主任,村两委为成员,动员老党员、预备党员和离任村干部分别担任小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对辖区河道开展巡河、治河工作。村中还成立了巡护队、宣传队、保洁队三支队伍,至今已累计组织开展32次保洁行动,发动干部、群众185人次参与清河行动,清理河岸白色垃圾、淤泥40余吨。

    这样的护河行动,在花溪河的沿河村落并不罕见。如今,这条当地人民的母亲河,早已换了“新颜”。而它,也在反哺着这些爱它护它的民众。

    在两河村的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柳江—东岳”示范片,千亩农作物茁壮生长。据两河村党支部书记李佐银介绍,当需要灌溉时,就将花溪河水提灌到村里的农事服务中心,进行水肥一体化调配后,再将其送到田间沟渠,为上千亩的农田作物“解渴”。同样的场景发生在洪雅县止戈镇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一条条沟渠分布在田间,宛如一张巨大的“脉络图”。花溪河,正逐渐成为洪雅县内“天府粮仓”的灌溉“动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土地。

    花溪河从洪雅县峨眉山西岭大众岗发源,流过七里坪,打造出怡居怡养怡乐的国际养生之地;流过高庙古镇,酿造出百年历史的高庙白酒;流过柳江古镇,成就了诗情画意的烟雨柳江……最后汇入青衣江的怀抱,孕育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青衣支流走,洪雅河中生。如今,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在花溪河沿岸铺就。这条碧波之河,正成为造福洪雅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灵山港“三乡人”的幸福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 张韩晶 张鑫雨 南京大学 戴正果 中国美术学院 曾与同 林舒汶

    坐落于浙江衢州龙游的灵山港是当地人的家乡河、母亲河。今年3月,水利部公布了全国首批7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效评估结果,灵山港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河流,评估结果位列全国第一。

    “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幸福感、收获感和参与感。”龙游县林业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汪颖俊说。河道整治之后,对“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的吸引力都大大增加,好的环境将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共富。

    “这是我们的小程序‘浙众护水’,你看,我有604个‘绿水币’。”龙游县河长办工作人员胡翠定期到灵山港巡河。她介绍,如今龙游的河湖长制工作运用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统,河长在线履职、部门协同治理、公众乐水护水。市民如果发现灵山港内有漂浮垃圾,就可以拍照上传,获得“绿水币”并兑换礼品。

    位于龙游县后田铺村的姜席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龙游,现代河长制与古代的堰长制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政府主导水利设施管理,百姓们参与。”后田铺村副支书詹红菊说。

    “我小时候灵山江的水很清的,孩子们就跳到江里游泳,在岸边捉小蟹小虾。”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南门初苋主理人郑旭从小在龙游县溪口镇长大,灵山港的变迁嵌在他的乡土记忆中。“后来灵山江被工业废水污染,经过治理,现在水又变得和以前一样清了。”正因如此,沿江而立的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在去年建成后,郑旭选择回到家乡。

    “沿着灵山江,风景很好,可以带动客人到这里来放松心情。”依山傍水,面朝稻田,“沪漂”归来的衢州人彭远飞将龙游县官潭村已经废弃闲置的老卫生院打造成了稻田咖啡馆,让背靠龙山、灵水、稻田、村落的“村咖”成为乡村文旅的一个落脚点。

    2022年年初,龙游溪口镇开展“乡贤引进”计划,龙游人傅拥军将灵山港边废弃的黄泥圩水电站改造成了泥美术馆。90后青年陈浩目前担任这座美术馆的执行馆长,“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水电站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年轻人与乡村的联系,当我们专注于做好内容时,灵山港文化、水电站故事都会随之传播开来。”

    年轻的艺术策展人来到这里成为“新乡人”,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体会和发现“在地”家乡河的文化源流和乡土特色,龙游水脉艺术节的展览统筹人杜晓霞说:“我们想通过‘水脉’这一主题展示和串连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根脉。”

    如今的灵山港河畅水清、人水和谐,全流域生态价值加速释放,2023年以来吸引游客约20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8亿元。“原乡人”爱水护水、“归乡人”返乡创业、“新乡人”艺术赋能,大家接力续写着幸福河湖的生动故事和以水为脉的共富篇章。

    重庆永川:为有临江活水来

    西南政法大学 林玥儿 云南财经大学 毛雯霞

    冬日午后,重庆永川临江河畔,阳光斑驳,微风轻拂,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两岸的美景。几只水鸟或飞或游,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

    “从前的临江河,可不是这番景象。”永川区水利局原党组书记张吉美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永川区需水量急剧上升,加之管网缺失、污水直排等影响,临江河的水量和水质已无法承载沿岸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经济的发展。“那时候整条河流又臭又黑,严重影响了永川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临江河的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张吉美说。

    不过,这一切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永川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区共设置各级河长543名,巡河排查问题、解决问题是各级河长履职的首要任务。永川区何埂镇石笋山村的村河长邓昌碧从小在河边长大,对水的清澈程度特别上心。回忆临江河污染问题,她不禁感叹:“临江河和群众是水和鱼的关系,水干净才能造福老百姓。”正因为当地居民洗衣、洗菜、灌溉都要用到河水,所以让河流清澈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邓昌碧被誉为重庆市“最美护河员”,同时也是一名“网红河长”。她将护河融入生活,利用网络,将村民分成23个小组,“村民一旦发现有污染河流的行为,就会马上给我打电话反馈,我们会及时地跟进处理”。

    自2021年起,邓昌碧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巡河日记”,现已积累了1.2万粉丝,收获了6.5万次点赞。“河流治理要做好群众宣传,宣传保护河流的好处。”邓昌碧拿着手机分享道,“既然老百姓喜欢看短视频,那我就用短视频进行宣传,这样宣传的效果才能更好。”

    解决了水污染问题,还要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张吉美介绍,为均衡水资源,永川区先后实施松溉长江提水及龙门溪、小安溪、九龙河至临江河水系连通工程,供水面积为614.43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78.86万,解决了永川“守着长江喊渴”的难题。源源不断的活水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临江河沿岸发展了包括稻虾、茶叶、柑橘等产业。”宝峰镇泸永桥村村民袁美亮依托临江河源头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发展起“稻虾共养”产业。“单种水稻,收益不大。现在养殖了小龙虾,增加了一定的收入,我觉得非常不错。”袁美亮说。

    “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大力支持,百姓衷心拥护。”张吉美简要总结了临江河治理的成功经验,“什么叫作‘幸福河’?能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好处的才叫‘幸福河’。”

    千年水城的故事 沿着浙东运河“通江达海”

    浙江海洋大学 胡益恺 谢家齐

    “浙东运河是一条生活的河流。”从陕西来到绍兴定居10余年的诗人麦秸(笔名)这么说,“这里流淌着百姓的生活。”

    每当麦秸打开窗户时,他常常看到有人在乌篷船上吆喝着做买卖,远道而来的游人踏着百年历史的青石板,“哒哒”的声响伴着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一同流入人们的耳朵,“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江南”。

    浙东运河,这条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位于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黄金航道”。如今,这条运河不仅仍在水利、航运、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一代代绍兴人赖以生活的家乡河、幸福河。

    当地居民陈锦秀已经在运河边生活了近60年,“我们小时候都是在河里洗澡的,天热的时候,我们就下河游泳,那真是很美好的回忆。”然而,清澈的河流曾经也浑浊过,千年水城渐渐失去往日的生机。当地居民渐渐意识到:“浙东运河养育了我们这片土地,我们要保护好浙东运河。”

    绍兴域内河网密布、纵横交叉,当时水环境治理任务并不轻松。早在2012年,绍兴实行了河长制管理,次年就建立起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紧接着,绍兴越城的西小河开展了“全民治水”行动。西小路社区党委书记、西小河第3任河长周丽丽介绍,社区组织居民成立了一支“薪火护河队”,不定期对河面环境进行排查。

    “我们不仅要河流干净漂亮,更要传承和发展。”在西小路社区的任职期间,周丽丽一直在寻找西小河与西小街的特色发展之路,“每年冬天我们都会在河边举行‘古城过大年’的活动,还原小时候河上的集会,在船上卖粽子、年糕,吸引游客来这里游玩”。

    临水之侧,闹中取静,新中式茶馆“寻·先生说”开在绍兴市仓桥直街的一处别院。去年,主理人赵运红依托河岸景观,将茶馆运营成当地知名的打卡点,客流量高的时候,日翻台可达100桌。

    在浙东运河边长大的何成荣将自家220年历史的独院改造成民宿,取名为“越医民宿”。每当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入住民宿,他总为其准备一份自制攻略。在他眼中,绍兴城里的古桥,串联两岸,“来来往往的人流促成交际,运河经济愈加兴旺”。

    返乡青年章森彪汲取水乡灵感,让“市隐”咖啡馆立足手作特色——店内随处可见的手工艺品,不少由他亲手制作。百年水车轴心加工而成的煮茶炉,马王钉加固住的树桩茶几陈设店内。

    “我们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水环境好了,游客的体验感更好,人流量越来越多,我们也将源源不断地把绍兴千年水城的故事传递给大家。”章森彪说。

    一条小河的十年之变

    广东财经大学 冯子敏 广州新华学院 陈冬晴

    2018年9月16日,徐绮梨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30年不遇的超强台风“山竹”席卷而来,整个广州市笼罩在一片风暴潮中。

    “到达现场已经是晚上8点了,当时水位很高,水流也急,就剩一个小洞口了,我踩着消防员的肩膀钻进去,才把两位被困老人救了出来。”徐绮梨是广州市黄埔区南岗社区党委书记、南岗河村(居)级河长,她所在的南岗社区地处东江口与珠江交汇处,因台风导致水倒灌,一楼的居民住房都被淹了。

    这样的场景在徐绮梨记忆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些年,黄埔区多次遭遇持续性暴雨灾害,负责7段河道的她,每次都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

    在徐绮梨的脑海中,每一段深刻的回忆都与水有关。

    35年前,徐绮梨刚嫁到南岗,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堆满垃圾的小沟渠,污水横流,沿岸杂乱无序。附近的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进河里,还会在河边洗衣服。

    这便是徐绮梨对南岗河最初的印象。现在她的手机里,仍然存着南岗河旧时的“不堪模样”。每每翻看这些老照片,就像是打开她记忆的阀门。

    2016年,广州全面推行河长制。这位群众眼里的“南岗大姐”,从经营海鲜鱼档和猪肉销售的个体户,到出纳员,再到进入社区工作,担任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又肩负起河长的新职责。

    7段河道、30余个鱼塘,巡河、监管偷排、拆改整治……人生阅历颇丰的徐绮梨感慨:“卖东西容易,还是护河难啊。”但她心里很清楚,“想要发展就要先除痛”。

    从河涌整治到旧村改造,再到引进新业态,在徐绮梨等一众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南岗社区重新盘活鸿福门酒家,引进万达、高新等企业,村集体收益从原来的3000万元涨到2.6亿元。

    南岗社区只是黄埔区近些年来“焕新颜”的一个缩影。如今,曾经租金低廉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产业带,南岗河两岸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新图景。

    20多公里的沿河碧道串联起口袋公园、桥下空间、河滨湿地,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河,成了兼顾生活和生态双重功能的亲水空间。人们安心地亲水游玩、白鹭在浅滩驻足、绿植被滋养得发亮、河畔边的异木棉在夕阳的照耀下粉得惊艳……

    今年,南岗河流域聚集了“四上”企业1600多家,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黄埔实验室、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49家。南岗河已然成为集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幸福河湖”。

    沿着南岗河,徐绮梨已走了几十年。如今,她仍在河边慢慢地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这条河,也越走越宽了。

    内容策划:王军利 刘俞希 梅从政 汪龙华 蔡华丽 罗希 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09日 03 版

从“家乡河”到“幸福河”
红砖古厝间 碧水福满城
花溪润泽满城春 河畔福民展笑颜
灵山港“三乡人”的幸福故事
重庆永川:为有临江活水来
千年水城的故事 沿着浙东运河“通江达海”
一条小河的十年之变